top of page
搜尋

為何考數學常常粗心?因為孩子有這個壞習慣

作家相片: 專業數學家教 劉豪專業數學家教 劉豪

明明平常上課都有認真聽,也有認真照著劉豪老師的「每日三十分鐘練習法」練習數學了,為什麼段考還是常常粗心?在觀察孩子是否因粗心而導致成績不好前,可以先觀察以下狀況。


「學校學習狀況」


數學學不好,第一先觀察孩子在學校的課堂表現,有些孩子覺得學校老師上課內容好簡單、或聽不懂,就放空望向窗外,隨著時間滴答滴答過。

認真的孩子,會想辦法克服困難。

學校的老師不是不會教,而是跟孩子的屬性剛好不合,而孩子在學校又無法自由選擇老師。認真的孩子這時會自己超前進度、想辦法把課本看懂、問同學、或是累積問題問補習班與家教老師。


「作業練習量」


若課堂的學習沒有問題,第二個要觀察的是孩子的作業練習量,最基本的順序就是課本、習作、講義,通常習作做熟就能在一般的學校考到平均以上的分數了。

有些孩子說作業都有做,是真的做還是假的做,只有孩子自己知道,資深的老師看一眼,出幾題觀念,就知道孩子的練習有沒有紮實。


「導致粗心的壞習慣」


如果上課有認真,作業也練習很多了,那為什麼還是會考不好呢?這就是因為孩子從小累積的壞習慣。


有些孩子的個性很急,算式亂撇亂塗,就算出答案。在國小、國中簡單的部份還可以瞞天過海,不過進入層次複雜的數學時,這些從小累積的壞習慣,就成為壓垮成績的最後一根稻草。

這時怎麼辦呢?


把計算過程打掉重練吧!要求孩子算式一條一條的寫下來,許多孩子仗著自己心算能力很強,就在腦內算完好幾步,複雜的數字運算常常會讓他們忘記加負號,或者不小心加了兩次負號。或者忘記平方、忘記開根號、忘記...不同的孩子會漏掉不一樣的地方,除了某個章節學不好外,都是因為「計算的壞習慣」。


數學就是這麼殘酷,腦袋轉得多快都沒用,一個步驟算錯,整題就白費工了。最高記錄遇過學生一張段考考卷,粗心超過40分,他不是混,而是平常練習時,覺得自己想的到解法,完全不注意自己計算式哪裡錯了。


如何改進計算能力,減少粗心程度?


習慣是很難改變的,尤其是漫不經心的習慣。如果是長年累積的習慣,改變就更難了,家長、老師能幫忙的有限,還是要靠孩子練習時的慢慢修正,才有機會調整。這時也不要怪孩子粗心,而是在一次又一次的進步中鼓勵孩子,也讓孩子學會為自己負責。


一兩題沒注意到很正常,如果有半張考卷都會出現微小錯誤,就是需要調整。這是屬於教育體制的問題,以選擇題、填充題為主的考試,就是需要標準答案,若是計算題,可能過程對了還有部份分數。在體制還沒改變之下,我們還是要盡力做到最好。




 
 
 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
家長如何幫助孩子愛上數學:實用建議與策略

家長如何幫助孩子愛上數學:實用建議與策略 家長在孩子的數學學習中扮演著關鍵角色,以下是一些實用的建議,幫助家長培養孩子對數學的興趣: 1. 創造正向的學習環境 避免負面語言:不要說「數學很難」或「我也不擅長數學」,以免讓孩子對數學產生恐懼或抗拒。...

如何幫助學生克服數學弱點?九大實用策略分享

數學對許多學生來說是一個難以逾越的障礙,但只要找到合適的方法,任何人都能在數學學習中找到成就感。以下整理了九大實用策略,幫助學生逐步克服數學上的弱點,並建立對數學的興趣與自信心。 1. 診斷問題根源 在解決問題之前,首先要了解問題的所在:...

Comentarios


bottom of page